近日,由自然资源部南海调查中心研究员董超负责的“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重点航道灾后监测的无人艇-机跨域协同装备研制及应用示范”项目在珠海香山海洋科技港召开项目验收会,该项目由自然资源部南海调查中心联合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龙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完成。
项目在南海调查中心牵头研制的“海洋探测一号”无人艇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升级开发了无人艇-机跨域协同技术装备体系,让无人艇具备了无人机自主起降与充电补能的能力,项目整体技术就绪度达到7级,无人艇可在6节高速运动状态下,进行无人机的自主起降,并在大湾区重点海面构筑物及航道开展了应用示范。
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实施工作总结汇报,进行了现场考察,观看了项目成果演示,审阅了项目验收书等相关资料,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项目验收汇报
现场演示
项目在航道灾后监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项目组在后期将继续拓展该无人艇-机跨域系统的协同组网观测能力,进一步加强系统在复杂海洋环境及灾后监测中应用,提高台风灾后应急响应能力及智能监测水平。
内容来源:“新南海”公众号